欢迎来到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网站!
咨询热线

4009019800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抗体制备技术服务的操作流程与质量控制

抗体制备技术服务的操作流程与质量控制

更新时间:2025-07-18  |  点击率:54
  抗体制备技术服务的操作流程与质量控制是确保抗体质量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对这两个方面的详细阐述:
  一、抗体制备技术服务的操作流程
  1.抗原制备与纯化
  选择合适的抗原,确保其纯度和生物活性。
  根据抗原性质,采用化学合成、生物合成或从天然生物材料中提取等方法制备抗原。
  对制备的抗原进行纯化,去除杂质,确保抗原质量。
  2.免疫动物
  选择合适的免疫动物,如小鼠、兔等,并确保动物健康。
  根据抗原特性和免疫动物种类,制定免疫方案,包括免疫途径、免疫间隔、免疫次数等。
  按照免疫方案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并观察动物免疫反应,如体重、食欲、活动等。
  3.抗体采集与分离
  在免疫结束后,根据抗体产生时间,选择合适的抗体采集时间。
  采集抗体,如血清、腹水等,注意无菌操作。
  将采集到的抗体进行分离、过滤,去除杂质。
  4.抗体纯化
  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如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等。
  根据抗体特性和纯化方法,制备纯化柱或选择合适的纯化试剂。
  将抗体溶液过柱,收集洗脱液,进行抗体浓度测定。
  5.单克隆抗体制备(如需要)
  免疫动物后,取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筛选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进行克隆扩增。
  收集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液,分离纯化单克隆抗体。
 

 

  二、抗体制备技术服务的质量控制
  1.纯度检验
  采用尺寸排阻色谱(SEC-HPLC)等方法检测抗体聚体含量,确保抗体纯度符合标准。
  根据《中国药典》等相关规定,对皮下注射抗体和静脉注射抗体的聚体含量进行严格控制。
  2.电荷变异体分析
  使用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IEF)等方法检测抗体表面电荷的微小偏移,确保抗体生物学功能不受影响。
  3.宿主蛋白残留检测
  采用高敏ELISA等方法检测抗体中宿主蛋白(HCP)的残留量,确保符合相关要求。
  4.活性验证
  通过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实时监测抗体-抗原结合动力学,验证抗体亲和力。
  进行细胞杀伤实验等生物学功能验证,确保抗体具有预期的生物学活性。
  5.安全性检测
  进行内毒素检测、病毒清除验证等安全性检测,确保抗体无潜在安全隐患。
  6.稳定性监测
  通过强制降解实验、冻融挑战、光照敏感性测试等方法监测抗体的稳定性,确保抗体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活性。
  7.记录与追溯
  建立抗体制备记录,包括免疫方案、纯化方法、检测数据等,以便追踪和追溯。
  对每个环节的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抗体制备技术服务的操作流程包括抗原制备与纯化、免疫动物、抗体采集与分离、抗体纯化以及单克隆抗体制备(如需要)。在质量控制方面,需要关注纯度检验、电荷变异体分析、宿主蛋白残留检测、活性验证、安全性检测以及稳定性监测等方面。通过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确保抗体制备技术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