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网站!
咨询热线

4009019800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对于荧光抗体的反应过程,有何规律?

对于荧光抗体的反应过程,有何规律?

更新时间:2023-06-09  |  点击率:509
  荧光抗体在使用前应加以鉴定,鉴定指标记包括效价及荧光素与蛋白质的结合比率,抗体效价可以用琼脂双扩散法进行滴定,效价大于1:16者较为理想,荧光素与蛋白质结合比率(F/P)的测定和计算的基本方法是:将制备的荧光抗体稀释至A2801≈1.0,分别测读A280(蛋白质特异吸收峰)和标记荧光素的特异吸收峰,按公式计算。
  F/P值越高,说明抗体分子上结合的荧光素越多,反之则越少,一般用于固定标本的荧光抗体以F/P=1.5为宜,用于活细胞染色的以F/P=2.4为宜。
  荧光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方法类似ELISA间接法中酶标抗体的滴定,将荧光抗体自1:4~1:256倍比稀释,对切片标本作荧光抗体染色。以能清晰显示特异荧光、且非特异染色弱的最高稀释度为荧光抗体工作浓度。
  荧光抗体的保存应注意防止抗体失活和防止荧光猝灭,最好小量分装,-20℃冻存,这样就可放置3~4年。在4℃中一般也可存放1~2年。
  荧光抗体规律:
  (1)初次反应产生抗体:当抗原次进入机体时,需经一定的潜伏期才能产生抗体,且抗体产生的量也不多,在体内维持的时间也较短。
  (2)再次反应产生抗体:当相同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后,开始时,由于原有抗体中的一部分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可使原有抗体量略为降低。随后,抗体效价迅速大量增加,可比初次反应产生的多几倍到几十倍,在体内留存的时间亦较长。
  (3)回忆反应产生抗体: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经过一定时间后可逐渐消失。此时若再次接触抗原,可使已消失的抗体快速上升。如再次刺激机体的抗原与初次相同,则称为特异性回忆反应;若与初次反应不同,则称为非特异性回忆反应。非特异性回忆反应引起的抗体的上升是暂时性的,短时间内即很快下降。